8月17日的傍晚,落日的余晖中,载着我们公共卫生学院一行人的列车准点出发了。这次暑期旅游的目的地是中原腹地——河南。
距离河南省新乡辉县西北60公里的太行深处,海拔1700米的高高悬崖上,有一个独特的村庄,这里峰峦叠嶂,山青水秀,洞奇瀑美,潭深溪长,质朴的石舍,淳朴的山民,有石磨石碾石头墙,石桌石凳石头炕,浑石到顶的农家庄院,一幢幢,一排排,依山顺势地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,它就是太行明珠——郭亮。
郭亮以秀美山岭,独特的石舍而闻名,更以其周围自然风景吸引着旅游者。郭亮洞(太行第一隧道),长1200米,洞顶是嶙峋的怪石,开凿时留下的支撑廊顶的天然石柱,形成了崖下的“照明窗口”,游客赞誉“世界第八奇迹”。
而这次旅游的重头戏云台山则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,云台山满山覆盖的原始生林,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,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,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,形成了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。汉献帝的避暑台和陵基,魏晋“竹林七贤”的隐居故里,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采药炼丹遗迹,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出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千古绝唱的茱萸峰,以及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、文物,形成了云台山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。
云台山的红石峡,冬暖夏凉,温度适中,这里一年无四季,是云台山的精华所在。一早打听到,参观的游人是十分拥挤。尽管景区会实行单行道,但由于山路狭窄,游人摩肩接踵,前进的速度可想而知。幸好我们去时不在周末,游人不多,并且可以沿着山壁慢慢向前欣赏风光。前进不久,左边出现了一个山洞,其实是人工开凿的隧洞,进洞漆黑一片,仅有微弱的地灯,好在山洞不长,一会就看见亮光了。出洞就进入红石峡了,这峡谷深八十余米,南北有一公里多长。环顾四周,青山环抱,地势险峻。再看谷内,闻名遐迩的红石峡果真景如其名,山崖的石壁全是一片赤红色,在朝阳映射下万丈红岩光芒夺目。顺着窄窄的栈道,慢慢步入红色岩石陡立的峡谷,两侧的岩石似乎触手可及,Z型迂回前进着,抬头望去,只能见到一线天。
真没想到中原腹地竟然会有如此秀丽的山水! 两岸的峭壁山石仿佛鬼斧神工,被雕凿成了一个精华景区。刚入峡谷时台阶陡峭,笔笔直直下谷底,抬头看看,耸立的巨石直刺云端。渐渐地,石阶趋于平缓,化作通幽曲径,峭壁山石瑰丽,如刀削斧劈般平坦如镜。再次环顾四处,更有那激流飞瀑,蔚为壮观。疑是行走在南方山水间,又确是徜徉于豫北峡谷中。
云台山以水叫绝,素以"三步一泉,五步一瀑,十步一潭"而著称。 有瀑布从山壁间喷薄而出,如堆雪飘扬,壮观万分;有瀑布自山顶上长泻直下,又奔腾远去,壮丽无比;有瀑布由上而下飞溅开来,砸向山底巨石,发出隆隆响声,气势磅礴……清凉的水珠溅在我的面颊上,顿生凉意,恍然间似有种出尘之感。落差314米的全国最高大瀑布-云台天瀑,犹如擎天玉柱,蔚为壮观。
红石峡内赤红的石壁,碧绿的潭水,人行其中,如入画里一般。前方要过桥了,小石桥很短,只有十几米长,桥面窄狭,只能两人并行。小桥的桥面是用两边崖壁上开采下来的石块垒砌建成的,下面有三个拱形的桥洞。上游的水流从二个桥洞中穿过,由于落差较大,二股水流倾泻直下,就形成了二股瀑布,情调雅致,煞是好看,游客纷纷留影。更难得一见的是,一旁的一个小桥洞下方有一块大圆石,石面平坦,经过水流多年的冲刷,石头中间明显凹陷了下去。上游的水砸在这块大圆石上,再向四外飞溅出去,恰似一朵盛开着的硕大的水中雪莲,神奇极了。移步换景,惊喜无限。大自然的巧夺天工,令人叹服,红石峡这瑰丽的景观,真是无以伦比。
哎呀!我厌我不是个焦作人,不能把生命溶在这里;我又恨我不是个丹青手,把云台山这幅山水画画活出来,让远离焦作的人也能体味它的美。